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當超過65歲以上人口超過總人口數7%,則定義為高齡化社會,而臺灣早在1993年就已進入高齡化社會,2025年更預計達總人口數的20%,各縣市將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隨著人口老化衍生而出的醫療問題,包含慢性疾病、失能、失智等,也逐漸受到重視。
漫長的告別:失智症與被歸零的記憶
2004年美國前總統雷根逝世,而同年雷根的女兒出版了《The Long Goodbye》,記述著雷根與阿茲海默症奮鬥的過程,「失智症是一段漫長的告別」,歲月的累積隨著老化緩慢地歸零,甚至轉變一個人的生活型態、個性及情緒,不論對於患者、家屬或是照護者,都是無比痛心的過程。
失智症並非正常的老化現象,而是會導致大腦功能持續退化的一種疾病。它可能從健忘、重複提問開始,接著逐漸影響語言、行動、判斷與情緒,最終甚至忘記摯愛親人與自己的名字。根據衛福部統計,臺灣65歲以上的長者中,每13人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而其中超過五成是最常見的阿茲海默症。
阿嬤的日落之旅:記憶衰退的線索,可能藏在基因裡
林太太今年67歲,退休後與家人同住,性格一向溫和穩定,直到近兩年逐漸出現變化,開始反覆問一樣的問題,忘記熟人的名字,甚至在家門口也會迷路。有時脾氣變得暴躁敏感,讓家人不知所措。送醫檢查後確診為阿茲海默症早期,雖然家人努力配合治療,但心中不禁想著:「如果能早點發現,是不是就不會變成這樣了?」
事實上,症狀明顯之前,失智症往往已悄然在體內醞釀多年,而林太太後續的基因檢查結果顯示,她帶有阿茲海默症風險最高的APOE ε4/ε4基因型。如果能提早發現這項風險存在,就有機會更早從營養、運動、認知訓練等生活調整介入,延緩退化的速度。
基因遺傳早知道:APOE與阿茲海默症
APOE是一種參與脂質與膽固醇代謝的蛋白質,在大腦中也扮演重要角色,特別是清除β類澱粉樣蛋白(Aβ),這種蛋白若在腦中堆積,就會形成「斑塊」,干擾神經訊號傳遞,被認為是阿茲海默症的致病關鍵之一。
APOE基因有三種常見型態:ε2、ε3與ε4,每人從父母各繼承一個APOE基因,組合成六種不同基因型。大部分人屬於ε3/ε3型,風險一般,若帶有ε4,可能讓發病機率提高2至3倍;若同時帶有兩個ε4(即ε4/ε4型),風險甚至可能高出常人達15倍,且發病年齡也會更早。
阿茲海默症基因篩檢-APOE
透過阿茲海默症基因篩檢-APOE,抽血就可以分析APOE基因的分型,了解阿茲海默症的遺傳風險。雖然APOE ε4 與阿茲海默症高度相關,但也不表示一定會得到阿茲海默症,而是風險顯著升高;相反地,就算基因型不是ε4,也不代表完全沒有罹病可能。
因此,APOE檢測的意義不在於「預測命運」,而在於「提早覺察、提早準備」。故事中,若林太太提早了解自己的阿茲海默症遺傳風險,便能早期建立預防策略,如採取健康飲食、規律運動、睡眠管理、認知訓練與社交活動,延緩認知功能的退化!
健康超前部署,成為記憶的守護者
面對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的臺灣,我們必須重新思考「健康老化」的意義。隨著平均壽命延長,不只是活得久,更重要的是活得有品質、有記憶、有尊嚴。阿茲海默症雖然仍無法根治,但科學已經提供了提早發現與介入的機會,而基因檢測,正是這場預防戰中的第一道防線。
透過 APOE 基因檢測,了解個人的遺傳風險,我們能比疾病更早一步行動,為自己與家人規劃最適合的生活型態與醫療決策。或許在未來藥物治療逐步成熟之時,這項資訊也可能成為用藥選擇的依據。
重視健康不只著重身體的機能,更是記憶的保護。讓我們一起成為自己與家人記憶的守護者,在超高齡的時代,活出有準備、有智慧的不老人生。
首選慧智 – 阿茲海默症基因篩檢-APO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