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權威醫師創立|搭橋

撰文者 蘇怡寧醫師|文章出處 蘇怡寧醫師愛碎念

今天這篇文章
主要是寫給年輕醫師們看的

其實
我的粉絲專頁除了許多媽咪會看之外
我後來知道
原來
有很多年輕醫師也都有在看

有許多年輕醫師
會在演講的場合
或是寫訊息來問我
關於對於未來生涯規劃選擇的徬徨

當然
每個人的興趣跟專長都不一樣
所走的路一定也會不一樣
但是我一直很願意提供我個人小小的經驗跟想法來跟大家分享

這一篇文
是我在台大臨床醫學研究所40週年紀念文集裡所寫的
今天我特別把他拉出來跟大家分享

中年大叔的嘮叨
文長
不喜勿入

=================================

搭橋

這,就是我們的工作。

紀念一個看似黑暗,但卻充滿著機會的世代。

臨醫所很重要。對我而言,他就像扇窗,讓我看到了全世界。
我一直堅信著,越是混亂的時代也是存在著越好的機會。
我是這麼認為著的。

其實,很多年輕醫師在徬徨的時候會來跟我聊聊,會問我到底要做什麼研究?
我喜歡說,適合我們做的,其實是搭橋的工作。
當然,你也可以完全離開臨床,放棄醫師的工作,全心投入研究。
如果你不想,那就來搭橋吧。

其實,我是一個不喜歡回想過去的人。我喜歡一直往前走,不愛回頭。

大概是20年前吧。
當時,我的恩師婦產科謝長堯主任一句話,
‘去唸博士班吧’
一把,就把我推入火坑。
那時,我只是個對未來充滿著期待,但卻是什麼都不懂的fellow。


白天在醫院工作晚上做研究的日子很令人難忘。


花了四年順利從臨醫所畢業。還好,沒有辜負這四年帶給我的訓練與啟發。畢業之後回到台大醫院建立自己的小小實驗室,從零開始,很榮幸的在不久之後的2005年了獲得國科會吳大猷先生研究紀念獎的肯定。
沒啥值得驕傲的,只是我確信我還可以繼續在這個圈子混下去。

畢業證書其實不重要。
重點是,他帶給了你什麼。
我必須承認,這個過程帶給了我很多。
應該說,他改變了我的一生。如果沒有念博士班,我可能走的就是完全不同的道路。
或許,我可能還會是一個很棒的臨床醫師,但絕對不會是現在的樣子。


我一直牢記著自己受過作為一個醫師科學家的訓練。


還記得,很榮幸能夠到我另一位恩師李鴻老師的實驗室開始了我的醫學研究奇幻旅程。
幾乎從白紙開始,我一腳踏進了基因探索的世界。
李鴻老師,非常喜歡跟我聊天。每次我下了班結束白天的臨床工作進到實驗室,他就會把我叫進小房間,和我聊說這些東西那些東西臨床上到底可以怎麼運用。

慢慢地,我頓悟了。
臨床醫師經常性的只用小刀在跟敵人搏鬥,而基礎研究那一端有著強大的洋槍大炮,但卻常常不知道敵人在哪裡。

我的老師完成基礎研究,發表了脊髓肌肉萎縮症基因動物模式刊登在Nature Genetics上。
而我,跟隨著他的腳步,雖然在基礎研究上我必須承認我完全做不到這樣的等級,畢竟我們白天還有臨床工作我們是兼差做研究的。
但是,我們還是很努力的把這樣的基因檢測研發應用到臨床上頭。幾年之後,這已經是世界上產前基因篩檢新的標準了。

從基礎到臨床。
搭橋,
就是我們的工作。

直至今日,我還是一直深信著,台大醫院之所以成為台大醫院,並不是有著多少個唸過EMBA的醫師,而是有著多少個醫師科學家還願意堅守在崗位上。

其實,在我們這一代當醫師是很徬徨的。
我們從前輩身上看到從學醫學最輝煌的黃金世代一路栽進到了健保世代。你從滿懷著有所期待但到了最後卻發現再也無所期待。
我們所受到的科學訓練告訴我,一定可以想辦法做些什麼。一定是哪裡出了問題。
所以,你不給我魚吃,我們就自己想辦法去把魚找出來。


這是一種態度。


還記得,實驗室經常性的做太晚。
結果,被當時的主任下條子要求晚上9:30以後必須關燈關門回家不要浪費醫院的水電。
那我們就把實驗室門鎖起來把門縫塞起來在裡面開小燈繼續幹。
我們會自己把魚找出來。

現在流行講非典戰法。
其實,我也是。
一路以來都是。
回到台大沒有老師實驗室的奧援一切自己建。
醫院假日關我們實驗室的冷氣那我就去外面闖蕩自己建。


感謝那些所有在背後推了我一把的人們。


離開台大的日子,我們在五年內把慧智基因推動上櫃。
當然,我還是非常感謝台大繼續收留我們,把我們留在台大育成中心茁壯。

說過了,我不喜歡回頭。
但很感謝楊偉勛所長這次的邀約與催稿,讓我能夠暫時停下腳步回首過去。
很感謝臨醫所給我這個重要的黃金四年。
至少,我研究論文的題目,胎盤生長因子,
目前已經變成世界上檢測子癇前症的重要推手。
我,
確信還在我自己堅持的道路上。


莫忘初衷。

孩子們
繼續奔跑吧。

僅以此文
紀念我英年早逝的恩師
李鴻老師。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