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傳性果糖不耐症 疾病介紹及衛教

疾病簡介

遺傳性果糖不耐症(Hereditary fructose intolerance, HFI)是一種代謝異常的遺傳性疾病,致病原因為第9號染色體上的ALDOB基因變異所致,使得肝臟中的醛縮酶B(aldolase B)缺乏,無法分解轉化細胞中的果糖-1-磷酸(fructose-1-phosphate)為甘油醛(glyceraldehyde),導致無法產生葡萄糖和乳酸,並造成體內過度堆積果糖-1-磷酸,損害肝臟細胞及引發代謝症候群。ALDOB基因帶因率約為1.1~1.4%。

臨床症狀

患者因酵素缺乏而影響人體消化果糖的能力,一旦攝取果糖就可能出現噁心、嘔吐、腸胃不適、腹痛、抽搐、急性低血糖等症狀。由於嬰兒配方奶中常添加含果糖的營養素,患者在嬰兒時期就可能會發病,當持續攝取大量果糖,可能出現嗜睡、癲癇、生長遲緩或昏迷等情形。患者如果未經治療將引發肝臟疾病、腎臟受損及代謝症候群,如:代謝性乳酸中毒、低磷酸鹽血症、高尿酸血症、高丙氨酸血症等,最終可能因腎和肝功能衰竭而死亡。

遺傳模式

遺傳性果糖不耐症為體染色體隱性遺傳,若父母親雙方皆為同基因突變之帶因者,其本身並不會發病或有任何症狀,則下一代不分性別有1/4的機率生下患者。

檢驗方式

由專業醫師進行臨床症狀評估,並進行果糖耐受測試,一旦懷疑為遺傳性果糖不耐症之患者,需要立即限制攝取含果糖食物;確定診斷則需檢測患者肝細胞中醛縮酶B的活性,另外,也可以透過分子基因檢測方式進行確認診斷。

針對有臨床特徵之患者、有家族疾病史之家族成員等,建議可與專業醫師進行遺傳諮詢,透過臨床評估與基因檢測的方式,讓遺傳性果糖不耐症之患者可以及早診斷治療與醫療協助。

首選慧智 (相關檢測如需進一步諮詢,請洽詢專業醫療人員或醫師)

參考資料

  • World J Clin Pediatr. 2022; 11(4): 321–329
  • GeneReviews®
  •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 罕見疾病基金會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